近年来,桐梓县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宣传引导、主题教育、文化浸润、实践活动等方式,全方位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筑牢青少年成长根基。
构建全域宣传矩阵,强化价值引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在全县范围内持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聚焦机关事业单位、交通枢纽、商业街区、社区村居等重点区域,在大街主干道、农贸市场、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精心设置5000余块宣传标识,形成“抬头可见、驻足即观”的宣传态势。采用“理论宣传二人讲”形式,以“四讲四爱”(讲党恩爱祖国、讲参与爱家园、讲孝善爱家人、讲风尚爱生活)为核心内容,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组建多元化宣传宣讲队伍,运用方言土语、乡言乡音、网言网语、地方文艺等方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同频共振,凝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深耕特色文化课程,厚植家国情怀。在全县中小学校推进楹联、童谣、灯谜特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讲好桐梓故事,厚植文化基因,不断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各学校组织开展讲好“长征故事、国学故事、法治故事、家乡故事”四个故事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育时代新人。充分整合学校历史、文化及社会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融入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识。桐梓二中的“楹联”文化,桐梓一中的“诗教”文化、桐梓四中的“品质”教育、桐梓五中的“厚道”文化等,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这些特色文化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更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创新主题教育载体,培树时代新人。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爱国主义教育、书法绘画创作、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向深入。其中,“十佳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作为“十佳桐梓人”评选表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持续开展十年,累计评选表扬60名优秀好少年,其中,获全国美德少年1人、省级3人、市级5人。这些榜样的力量在未成年人中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营造出“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的浓厚氛围。
拓展德育实践阵地,促进全域赋能。积极争取彩票公益金项目资金,在全县建设3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25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各乡村学校少年宫立足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将少年宫课程与校本教育教学、课后服务有机融合,开设涵盖德育、科技、实践等多个领域的活动项目,构建了“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发展模式。灯塔小学少年宫的创意书吧、尧龙中学少年宫的“入格”教育、九坝中学少年宫的感恩教育、水坝塘中学的高腔大山歌、马鬃中心学校的苗族刺绣、花秋中心学校的唢呐等特色活动,为农村儿童提供了丰富多元、寓教于乐的课余教育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道德力量,在活动中提升综合素养。
深化文明校园创建,优化育人生态。以“六个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思想道德教育好、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校园环境建设好、活动阵地建设好)标准为指引,扎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全面提升师生文明素养,精心打造优美育人环境。各学校严格对标相关标准,围绕领导班子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有效提升了师生的文明素养,营造出浓厚的文明氛围。部分学校精心打造道德文化长廊、设置名人格言展示区,让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洋溢着文化气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教育。目前,全县已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校园1所、市级文明校园11所、县级文明校园130所,为未成年人营造了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