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十一个一”机制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为“迷茫”的心灵点亮一盏灯
4月22日,阳光洒在毕节市织金县化起小学的操场上,六年级学生晓峰(化名)正和同学们尽情玩耍,细密的汗珠挂在他脸上,欢快的笑声回荡在校园。谁能想到,两年前的晓峰,是让老师头疼不已的“问题学生”——上课坐立不安、擅自离座、在老师办公室门口吵闹、不与同学交流等。
晓峰的转变,得益于织金县探索“十一个一”机制抓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机制如同明灯,照亮了孩子们迷茫的心灵,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2024年5月,织金县教育局对全县19000余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展开调查。结果显示,29%的学生渴望提升人际沟通能力,14%的学生急需情绪管理指导。“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心。”织金县教育局局长付国晖说。
基于此,织金县教育局在充分调研后,推出“十一个一”工作机制,涵盖成立工作室、研发教案、打造“三位一体”师资队伍、构建教学体系、打磨精品课、开展活动周、设计团辅课、健全辅导室、收集典型案例、拓展体育平台以及建立分色台账干预等方面,为全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筑牢根基。
让机制落地见效,需解决三大问题:要有专业教师,且必须专职,还要有专业平台和课程。为此,织金县教育局从全县78位心理教师中选拔36名业务骨干,组成教案研发团队。在专家指导下,设计出小初高三个学段共426课时的本土化心理课教案。同时,从教师队伍中挑选417名教学经验丰富、有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成为专职心理教师,并示范应用新教案。
化起小学许明穗(化名)老师成为全县首批专职心理教师之一。“现在学校每班每周都有心理健康课,还设有专用心理辅导室,让我们有了帮助学生的一方天地。”许明穗说,有了阵地和平台,她重点关注“问题学生”,晓峰便是她关注的第一个对象。
深入接触后,许明穗找到了晓峰心理问题的根源: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尽管姑姑疼爱他,但原生家庭的创伤让他难以释怀,性格变得孤僻,难以融入校园。
许明穗介绍,每次做完心理普测和筛查,她都会对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归档,并根据评测结果,按严重程度将档案分为红、橙、黄、蓝四色,由教育局工作室及属地部门、校长、班主任等配合分解,做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针对晓峰,她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制定了干预措施,由校行政干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和关系亲近的同学协同干预。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家关注晓峰的行为与情绪变化,定期与他沟通。关系亲近的同学主动关心、陪伴他;学校组织班级活动,让他感受集体温暖;每隔一个月,为他提供专业心理辅导,疏解心理问题。同时,注重家校配合,许明穗还常与晓峰的姑姑联系,提供家庭教育建议。在家人、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下,晓峰心中的阴霾渐渐消散,变得阳光开朗。
课堂上,晓峰鼓起勇气说出“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愿望,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如今,他上课主动举手发言,碰到老师主动打招呼,在班上结交了朋友,学校举办活动时,还会当啦啦队员为同学加油。
晓峰的转变并非个例,如今全县20多万学子都在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日,织金县教育局针对19223名学生、1417名校长等教职工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99%的师生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点赞,认可其在预防、缓解学生心理问题上的显著效果。
付国晖表示,未来,织金县教育局将持续聚焦重点环节,健全工作体系,凝聚师生、家校力量,重点打造家长学校,实现育人、育才、育心相结合,共同守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翟培声 周 阳)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