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

图片
侗族文化 现实版“诗意的栖居”
时间:2025-04-25    来源:贵州日报    

  侗族,是一个诗意栖居的民族。

  3月17日,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总书记到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饶有兴致地听取侗族大歌的艺术起源、曲调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介绍。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总书记详细了解侗族历史、风俗和服饰、建筑等特色文化保护传承情况。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总书记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正是这鲜亮的民族特色,构成了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又极富活力、生命力的侗族文化。它们从侗族真实的生活里来,又在千年岁月中营造和延续着侗族生活的诗意。

  诗意的栖居,这对于很多都市人而言的生活理想和文学性表达,在侗族人这里,就是贯穿日常的现实。

  居住的诗意空间

  栖居,首先就是居住空间。侗族的居住空间,在人与自然的共生、人与人的亲近友善中体现着“诗意”。

  走进依山傍水的侗寨,随处都是就地取材的杉木建造的木建筑。它们形态各异,工艺精湛,和钢筋水泥的都市建筑相比,充满了人和自然之间的亲和力。鼓楼和风雨桥,更是每个侗寨的标志性建筑。

  鼓楼是侗寨商议重大事务的场所。在寨老的击鼓召唤之下,寨中民众就会汇集于此。它也是侗寨的“身高担当”,是村里最高大的建筑。通常侗寨的建筑都围绕鼓楼修建,犹如蜘蛛网,形成放射状。

  据研究贵州少数民族建筑的贵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龚敏介绍,侗寨一般以族姓为一个单元,且围绕鼓楼而建。如果一个侗寨里族姓较多时,那就同时建有几个鼓楼并立,比如肇兴侗寨,“全寨按照房族分成仁、义、礼、智、信五个自然片,形成的五座鼓楼高低不等、大小不一地矗立在寨中,蔚为壮观!因此肇兴也被誉为‘鼓楼之乡’。”

  鼓楼体现了侗族的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发展,在侗族人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场所。它通体为木质结构,结构严密坚固,建筑技巧高超,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鼓楼的建筑造型各异,其中以密檐式为最多——这类鼓楼的下半部像座亭子,内外各有4根大木柱支撑起一座大厅堂,中间有一个石砌的大火塘,众人在火塘四周围坐;上半部则像座宝塔,檐高高翘起,态势如飞似跃。必要时通过敲击召集众人的皮鼓,就放在楼顶的小阁里。而楼身的最高处是一个尖顶,通常会有象征吉祥的葫芦或者千年雀造型立于其上,它们能够呼吸到侗寨上空高处的空气。

  据龚敏介绍,贵州地区比较有名的鼓楼要数有600多年历史的从江县高增侗寨鼓楼。“高增侗寨分为上寨、下寨和坝寨三座寨子,分别有三座鼓楼,其中有两座建了17层,高近30米,另一座建了13层,高20多米。这三座鼓楼没用一钉一铆,全部用柱枋凿穿,相交插而成,工艺精湛。”

  依山傍水的侗寨是少不了桥的。风雨桥就是侗族人以他们对建筑的理解,在青石桥墩上架设巨大的杉木,再在梁上铺设木板构成桥面,桥面上有长廊,廊上再建鼓楼或者桥亭。“这种桥、廊、楼(亭)三位一体的构建方式,是我国古建筑中少有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很深的研究价值。”龚敏说,风雨桥绝非仅仅是一座作为交通要道的桥,它更是侗族人遮风避雨、纳凉休憩、迎宾送客、对歌娱乐的好地方,发生在侗族生活中的四季流转、相迎相送、欢声笑语、歌声不绝,它都默默见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侗族建筑及规划形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是侗寨的选址,龚敏认为“除了依山傍水的基本原则之外,在人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上也必须保持平衡,使之与周边环境形成和谐的搭配关系。”据说侗族人把自己所居住的寨子比喻为一艘船,周围的环境比喻为水,“因此一个寨子能够容纳多少人,或者说这么多人需要多大的寨子,这一点也是极为讲究的。”

  另外侗族村寨的总体布局在遵循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之外,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种有序、自然的村寨风貌,极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常情况下,侗寨以族姓为单元组合成团而居,围绕象征团结的鼓楼而建,这让“形似蜘蛛网的侗寨,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形式,让居住于此的族群成员们感到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同时也增强了族群成员之间的团结友爱、亲密友善,从而使整个村寨形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龚敏认为,侗寨布局所体现的这种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住区的文化内涵,也许能给现代城市居住小区的设计带来启发。

  衣食的“诗意操作”

  不仅是居住,在吃穿的问题上,侗族人也紧扣“诗意栖居”,丝毫没有跑题。

  每年春耕时节,从江侗乡的村民们下田翻犁的时候都会带上新孵化的雏鸭。犁翻起土壤,带出蚯蚓和螺贝,成了群鸭的“大餐”。等到开始插秧,村民便把鸭群暂移到池塘,再把前年秋天留下来的小鲤鱼放到田中。

  到了六七月份,稻苗在田里定下根,鱼苗长到两三指长,稻田又可以向鸭群开放。成群结队的鸭子整日在水里寻觅鳅鳝螺贝,取食浮萍水草。田间的腐殖质、浮游生物和飘落到水面上的稻花,则是鱼儿的天然饲料。鸭、鱼在觅食中清除了杂虫杂草,游动间松动了田间的土,排出的粪便成为稻谷的优质肥料。

  待到秋收时节,村民们便一边割稻子,一边挽裤腿“摸鱼”。收完稻谷,村民们再将需要留用的鱼继续蓄养起来。

  这就是从江侗乡古老又独特的稻鱼鸭共生系统。稻、鱼、鸭三者构成了一个生生不息、自我完善的食物链模式。在空间上节约了土地和水资源,生态效益显著:在时间上不干预动植物自然生长,几乎无肥无药,土地得到了最好的保护。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从江,珍稀的土地资源因此被利用到了极致,一代代人接力建成了稻田、鱼塘、溪流相互连通的循环网络,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2011年,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在人与一方天地共生的和谐里,侗族人获得了粮食。这是属于他们的,并非远方就是日常的“诗和田野”。而通过同样的“诗意操作”,他们又获得了布匹、衣裳以及更多彩色的梦想。

  榕江县栽麻镇丰登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传统侗族村寨,侗族服饰技艺传承了上千年,几乎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织染。每个走进丰登侗寨的人,都可以一眼看见半山上的建筑群——非遗体验空间“倚山人手造生活工作室”。露台上,一张张晾架上的蜡染布像旗帜一样迎风翻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服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成兰是工作室的主理人,她是黔东南州榕江县丰登村土生土长的侗家女儿,同时也是村里第一位大学生,村里第一个返乡创业者。

  侗族服饰技艺从种植棉花到纺纱、织布、靛染、刺绣、裁缝,每一环节都积淀着当地人的智慧和审美特征。传统的侗族织染贯穿春夏秋三季。初春种棉,夏末摘花,秋至用木制纺纱机纺线,用织布机将棉线织成土布,再投入植物染料进行数次浸染与晾晒。

  侗族的染色技艺尤为独特,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作为染料,通过传统的提取和染色方法,为布料赋予自然而又持久的颜色。目前,杨成兰已收集了荷叶、槐花、薯莨、板蓝根、花生衣、枇杷叶、石榴皮、核桃壳等100多种可用于染色的植物染料。板蓝根染出靛蓝色,薯莨染出赭红色,花生衣染出浅棕色,枇杷叶可染出粉色,石榴皮可染出绿色……每种植物都把布料渲染成一个彩色的梦,也帮侗族人实现着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美丽和幸福的梦想。

  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杨成兰的侗布销到美国,让贵州黔东南州拥有了第一个跨境电商订单。此后,侗布陆续销往日本、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侗族人纯手工打造的生活的诗意漂洋过海。

  而最大的诗意,在于这项技能所体现的生活方式,所承载的族群记忆本身。凭借鲜活的植物,侗乡人染织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件衣物,更是侗族文化的载体,连接过去与未来。村里的妇女们一起加入了工作坊,重现织布、染布、晒布的传统生产场景,传统生活方式和浓厚侗族文化气息得以保存的同时,侗族妇女又因世代相传的传统手艺获得了经济收入。因传统技法而生的侗布,每一块都能讲述一个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自然、勤劳与传承的故事。

  歌声里的诗性表达

  当侗族大歌唱起来,侗年过起来,当侗戏在舞台上悠悠开场,“月也”(侗语意为“集体出访做客”)的人们走乡串寨,乐不思归,侗族人就在更纯粹的精神愉悦中,全面进入了属于他们的“诗意的栖居”。

  有着2500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大歌,自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后,逐渐进入全球视野,?2009年,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一种多声部合唱,侗族大歌是无指挥、无伴奏的自然和声,以模仿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声响为创作特色,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乐章。“饭养身,歌养心”的侗族,是一个活着就要歌唱的民族。著名作家戴明贤在其《萨昔 大地的歌》一书中说:“侗族大歌一般被当作一种自有和声的民族民间原生态音乐而受到喜爱和重视。这当然不错,确实难能可贵。但如果局限于此,则又远远不够了。稻谷与大歌、琵琶歌等侗歌,是侗民身体和心灵的两大能源,一日不可缺失。侗歌是真正的大地之歌,生命之歌。”

  榕江县栽麻乡宰荡村70岁出头的胡官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大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她已经记不得自己从几岁开始唱歌了,仿佛是从开口说话、从记事时起,她就已经在唱歌。从小到大会唱的300多首侗歌,她至今每一首都信手拈来,不忘歌词。作为村里的歌师,她已经教过1000多人学唱侗歌。

  《侗族单声歌》一书的作者杨春念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母亲背着她,去歌师家学歌,因为要参与“月也”活动。“月也”是侗族的社交习俗,两个村寨结盟,其中一个寨子里的人会去另一个寨子里做客,狂欢三天三夜。村寨之间根据约定轮流做东,而斗歌是最让人兴奋的节目。

  作为侗族孩子,杨春念就在这些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学歌的记忆里,以及每一个歌声不断的白昼黑夜里长大。2006年,她和伙伴们代表贵州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以一首《蝉之歌》获得首届原生态唱法组银奖。2014年,杨春念把她用5年时间走村串寨,遍访歌师后采集来的117首单声歌进行记录、整理、归类、翻译,并汇集成一本叫作《侗族单声歌》的书,这是第一部有关侗族单声歌的公开出版物。

  很多人只知道侗族大歌,但杨春念说,侗族的生活、习俗,还有真正的文化,其实更多隐藏在单声歌里。有些侗族村寨并没有大歌,但所有侗寨的生活里都充满单声歌。

  “是语言、习俗、生活状态决定了侗族天生会歌唱。侗族的语言有9个调,汉语是4个调,这种丰富的音调让侗族说话就像唱歌;同时侗族的生活习俗,比如青年男女行歌坐月时唱的琵琶歌,敬酒时唱的酒歌,迎客时唱的拦路歌……是这些决定了唱歌在侗族生活中无所不在。”杨春念认为,侗族对学歌的重视,也是令侗歌美如天籁的原因:“侗族的小孩从小就要学歌,侗族人认为只有唱歌唱得好的人才有文化,才会受尊重,歌师就是这种观念的产物。”

  源头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中国最古老的民歌《越人歌》的侗歌,在当下依旧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并一次又一次迎来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2025年春节档横空出世的电影《哪吒2》,其开篇“宝莲盛开”片段里的配乐,就是侗族大歌。它以无伴奏多声部合唱的空灵之音模仿自然之声,再加上金属打击乐的配合,既完美呈现出“宝莲盛开”的氛围感,又寓意着混沌初开时的原始生命力。因为这部横扫票房的电影,贵州侗族大歌再次惊艳全世界。它在保留非遗原汁原味的同时,呈现出超越地域的美学价值,成为非遗与现代动画完美结合的经典案例。

  侗歌、侗戏,以及欢乐的侗年和过不完的各种节庆,都让侗族人活在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愉悦里,活在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与再生中。

  以民族音乐为研究方向的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吴黔凤针对侗族音乐的现代化议题,在贵州、湖南、广西、广东、上海和美国做过长达7年的田野调查。她发现前往广东的侗族人,把侗歌侗戏也带到了广东。“在连接佛山市和肇庆市的跨江高速公路大桥下,每月初一,上千名侗族务工者组成的百余戏班聚集于此,自挂幕布、自导流程,进行侗戏表演。”在广东打工的侗族抛光工人,还用工厂的机床对自制琵琶、二胡等乐器进行抛光,“传统的侗歌、侗戏都有了明显的都市化特征。”

  吴黔凤认为,也许有了侗歌侗戏,离乡离土的侗族人能更好地以应对城市化带来的种种挑战。因为侗歌于侗族来说,是一个养心的意义世界,“当歌者离乡离土、流动到陌生的环境中,侗歌作为侗族人心灵依靠的功能依然明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 畅)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

  1. 上一篇:
  2. 下一篇: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责任编辑:罗靖
网站群

主办单位:中共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委宣传部 省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

公安备案号:52038202001015ICP备案号:黔ICP备10003211号

技术支持: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