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生活 阅读点亮人生
—— 黔西南州深化全民阅读推进“书香黔西南”建设
近年来,黔西南州全面贯彻落实《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各项制度要求,持续完善文化公共基础设施,以机制建设、活动开展、重点群体阅读为发力点,开展多元化阅读活动,推进“书香黔西南”建设。
如今,阅读的场域不再局限于校园课堂,受众群体也不断延展。在校园图书馆的宁静一隅,莘莘学子埋头钻研典籍;城市书屋的暖黄灯光下,上班族翻阅着心灵的慰藉;山水村寨中,读书爱好者与老人们围坐一起,在历史故事里回溯往昔岁月……书香在城市与乡村的每个角落悄然生长,全州全民阅读氛围日益浓厚,居民阅读率稳步提升,“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蔚然成风。
“阅”享成长,校园无处不书香
春日暖阳斜照兴义市笔山书院,踏入山斗堂,青砖灰瓦间传来琅琅书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古老书院里,学生们诵读经典的身影与雕花窗棂相映成趣,恰似一幅连接古今的人文画卷。
追溯笔山书院的历史,绕不开一个关键词“加油”。1841年,时任兴义府知府张锳自掏俸禄购置桐油,坚持每夜为府城学子添灯加油,这一义举在其任职的14年间从未间断。经后世考证,“知府添灯油”就是今天广为流传的“加油”这一词组的源头。这一文化基因深深根植于黔西南的文脉中,而笔山书院正是其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重境界,读书需要‘独上高楼’的坚持、‘衣带渐宽’的执着,最终才能‘蓦然回首’领悟真谛。”兴义笔山中学党委副书记魏敏在国学课讲堂上为学生讲解。
魏敏介绍:“为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将国学课堂设在书院陈列馆,以四书五经为基础,融合诗词鉴赏与哲学思辨,让学生在沉浸式环境中感悟经典智慧。同时,与州文联共建文化空间,既实现资源互补,又拓展社会阅读,因材施教,让传统文化在耳濡目染中滋养学生心灵。”
在笔山书院陈列馆内,笔山中学的“讲解员”们正在认真排练。他们手持讲稿,对着陈列馆内的展品和内容反复模拟,将书院历史娓娓道来。
“金州国学读书会与笔山教育院紧密合作,每周开展2至5期读书会,笔山中学的学生也踊跃参与,如参加‘共读《笔山书院》’系列活动等。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中,不少师生、书友走进刘氏庄园诵读经典,‘加油读书’‘阅读写作’等特色活动也备受欢迎。通过这些活动,传统文化悄然浸润校园,滋养着师生的心灵。”魏敏介绍道,“阅读不应局限于某一天,而是365天的日常。全民阅读日是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来阅读书籍,以书滋养生命。我们希望通过孩子阅读带动家庭阅读,带动社会关注和阅读,让书香从家庭、校园蔓延至全社会,共同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
阅读的魅力远不止于课堂上的琅琅诵读。在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校园图书馆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原木色书架间,学生们或倚靠墙边翻阅经典,或围坐研讨,让阅读自然融入日常学习生活。
“2025年‘4·23’世界读书日,我们策划了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将从4月持续至11月。”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朱登琳介绍,活动围绕经典阅读、数字资源体验、文化传承等主题,推出十一项特色内容。并借助数字化手段,致力于提升师生文化素养与信息检索能力,引导师生在阅读中感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科技与人文交融,激发创新活力,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书香校园。
据了解,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总面积2.47万平方米,馆藏现有图书资源总量145.68万册,电子图书124.13万种(册),购买和自建中外文数据库16种;每年订购中文期刊约520种,中文报纸40余种,满足不同专业需求。图书馆实行全年、全周开放,书库实行全开架服务,开馆时间每周84小时以上,各类数据库访问量逐年提升,持续为校园阅读生态注入活力。
“我们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持续将‘传承经典 加油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融入世界读书日。”朱登琳介绍道,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蕴含的德育资源,通过读书沙龙、历史剧目展演等形式,让书架上的古籍文献“活”起来,进一步引导青年学子在“沉浸式”阅读体验中探寻城市文脉,拨亮文化灯火,厚植家国情怀。
朱登琳表示,希望通过持续推广阅读活动,结合图书馆常态化志愿服务、《图书馆利用与实践技能》课程等举措,营造良好氛围,吸引同学们走进图书馆,了解阅读的乐趣,进而爱上读书,让书香浸润校园。
“行读+公益”,于山水间诵国学经典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4月20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安龙县加油文化院内书声琅琅,黔西南州朗诵艺术协会携手安龙学子,齐声诵读经典篇章,在“加油之声”中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我们希望通过共读国学经典,向青少年传递读书的意义、目的与方法。”州朗诵艺术协会会长陈燕说道。
2022年,黔西南州朗诵艺术协会以“小满”节气为契机,以“二十四节气”与传统节日为依托,从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切入,推出“朗在国学·心系典籍”系列公益阅读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导读行读模式,走进乡村、企业、机关、校园等推广国学。近年来,在黔西南州朗诵艺术协会的持续推动下,从城市到乡村,越来越多市民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阅读氛围日益浓厚,经典诵读渐成为风尚。
在黔西南州朗诵艺术协会的组织下,《论语》《诗经》等国学经典篇目走进黔西南的古朴村寨,为乡间注入醇厚的文化气息。
则戎乡卧嘎村,春茶的清香与五色糯米饭的甜糯交织,村民与朗诵爱好者们围坐在千年古银杏树下、风雨桥畔,共同诵读《论语》。
琅琅书声在山谷间回荡,连林间山雀也似被吸引,驻足聆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退休乡村教师,虽未能加入诵读队伍,却仍坚持在路边聆听完整场活动,他动情地说:“能听到这些经典,心里特别高兴!”质朴的话语,诉说着传统文化浸润乡村的温暖力量。
“‘日月行读·朗在国学’作为线下活动载体,带领参与者漫步黔西南山水村寨,将‘读万卷书’的沉淀与‘行万里路’的探索相融,实现知行合一。在‘行’中‘读深’国学,在‘读’中‘悟深’国学。”谈及将阅读与行走结合原因时,陈燕如是说。
截至目前,“朗在国学·心系典籍”专题系列活动已完成1.0、2.0、3.0版本迭代,以“行读+国学”“行读+朗诵”“行读+展演”等多种形式,累计开展154期(线上学读122期、线下行读32期),吸引6000余名现场观众、近百万人次线上观看。
同时,黔西南州也在不断探索更多元的文化传播载体。无论是行走山水间的沉浸式体验,还是扎根城市的固定文化阵地,都在以不同方式推动全民阅读。
在兴义市万湖汇一隅,“书香兴义·城市书屋”公益项目点亮市民阅读生活。砚墨、宣纸与亲子书画用具陈设其间,既是阅读天地,更是传统文化驿站。
“自2024年5月运营以来,书屋以丰富藏书满足不同年龄层需求,还提供书法、绘画、国学经典放映等多元服务。”“书香兴义·城市书屋”工作人员介绍道。
当国学经典邂逅黔西南山水,当公益书屋融入市井日常,阅读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获取,更是链接古今的文化纽带、润泽人们心灵的生活方式。
正如陈燕所说,“日月行读·朗在国学”为公益活动,与全民阅读目标一致。通过创新“行读+”模式,以公益志愿者带动更多人从“知之”到“乐之”,实现“悦读”转变,让更多人享受阅读与行读的幸福时光。
书香伴医路,为患者带来更多温暖
走进兴义市人民医院,浓厚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一楼大厅导诊台一侧的阅读角、健康中心体检等候的阅读区,不再是“低头族”的沉默,更有书架旁翻阅书籍的宁静身影。
候诊患者们安静地翻阅着书籍,家长带着孩子共读儿童绘本……就医时的焦虑情绪在此得到缓解,营造了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2021年,兴义市人民医院与黔西南州图书馆共建全民阅读示范点,积极推动阅读文化落地生根,为医患双方带来精神滋养。
当年9月,兴义市人民医院在“兴医食府”建设首个示范点,州图书馆精心挑选涵盖旅游、时尚、人物传记等数百册图书,并设立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并定期对图书进行轮换更新。同年10月,医院的健康管理中心全民阅读示范点也顺利落成,针对不同人群需求,配置了文学类、励志类、哲学类、人物传记类、心理健康类等丰富的文化读物,还准备了大量绘本,满足患者及家属和医护人员的阅读需求。
“以前排队时总焦虑检查结果,如今在等待的过程中翻看书籍,不仅放松了心情,还学习了一些知识。”兴义市民文先生一边阅读书籍,一边等待叫号。
主管护师龙水梅说:“‘书香兴医’开启后,全院职工自愿捐献600多册书籍。通过阅读,不仅能涵养医护人员职业素养与人文情怀,营造浓厚的医院文化氛围,还能激励大家利用业余时间汲取新知,精进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同时,这些书籍也向候诊患者开放,让他们在等待就诊时,通过阅读健康知识类的书籍充实时间,缓解候诊焦虑。”
围绕全民阅读示范点,兴义市人民医院创新融合阅读与健康服务:健康管理中心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搭建参与者互动桥梁;依托健康汇客厅平台,邀请专家于阅读角开展健康科普讲座,以通俗方式讲解医学知识。“阅读+科普”模式,让书本知识转化为健康实践,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在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全民阅读示范点,对医护人员而言,阅读角的医学专业书籍助力他们及时了解行业前沿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地服务患者;患者及家属通过阅读科普读物,科学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医患信息差’逐步缩小。”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陈兰兰表示,阅读同时也成为医护人员缓解工作压力、交流学习的重要方式,积极向上的学习型科室文化氛围愈发浓厚。
近年来,兴义市人民医院全民阅读示范点通过图书管理指导、书籍采购捐献等方式,不断丰富阅读资源,充分彰显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医疗服务更具人文关怀,群众就医获得感和体验感得到提升。(黔西南日报 实习记者 王国珍 詹贤春)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